重庆白蚁防治公司

真正了解老鼠,这一篇就够了

日期:2020-08-12

了解老鼠

    对于人类,老鼠是典型的“不受欢迎”、“不清自来”的“不速之客”,是“三不”动物。请看:
    它传病、耗粮、毁物、扰民,自古以来就处处不受欢迎,以致所有带“鼠”字的成语和谚语全都是贬义词,如,鼠目寸光,獐头鼠目、抱头鼠窜等等,即使像投鼠忌器这样似乎中性的词汇,既然“鼠”是“投”的目标,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。最后总而言之:老鼠过街人人喊打。与我们接触最密切的家鼠,直截了当地被叫做“耗子”。
    无论漂洋过海,还是登堂入室,老鼠从来都是不签证,不买票,不吭声,无请柬,无路条,无代价,不动声色地住进来了,吃起来了,生起来了。哪怕是建筑尚未验收,谷物有待收割,它都抢先一步,反客为主。凡此等等,都足以表明,老鼠是地地道道的“不请自来”的“不速之客”,人人喊打理所当然。
    对于如此这般的“三不”动物,它们的身世、老底,它们的诸多危害,治理它们的方法策略,难道你没有兴趣,不想很好地了解吗?这本小册子要谈的正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,看下去就清楚了。

    认清老鼠真面目
    要治理鼠害,必须控制老鼠的密度,而控制它的密度,就必须对它有全面的了解。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
    老鼠的身世根
    我们常说的老鼠,从动物分类来说,都属于啮齿动物。所以,在介绍老鼠以前,要先谈啮齿动物的特点。它们的主要特点是,适应性强,繁殖快,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,进化成许多生态习性各不相同的种类,有的体重不到10克,有的重达十多公斤;有的适应赤道,有的不怕严寒;有的打洞营巢,有的上树做窝;有的白天活动,有的晚上出行;等等。据统计,全世界有2369种,我国有239种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,为了满足啃食草根树皮等食物的需要,门齿从出生到死亡一直在生长,以弥补耗损,保持锐利;反过来,如果门牙太长,即使不吃食物也要及时啃咬东西磨掉,也就是啮齿,所以它们才被叫做啮齿动物。但是,在食肉动物(如猫、狗)生长犬齿的地方,它们却是空空如也,留下空缺。
    我们平常叫做老鼠的动物只有几十种,包括生活在居民区的家鼠和野外的田鼠,它们都是啮齿动物,但是,不少种类的啮齿动物,像河狸、旱獭,一般不把它叫做老鼠。相反,有些体型较小的其他动物,如鼩鼱、鼹鼠,却常常会被当成老鼠。在这本小册子里,主要议论家鼠,包括:体型大的褐家鼠,稍微小些的黄胸鼠和体型小的小家鼠。
    褐家鼠。主要家栖,有时可长年居于野外。成年鼠体重可达250克甚至更重,毛色灰褐,除西藏及一些干旱地区外,都有分布。繁殖力强,条件适宜时全年均可产仔,每胎6-8只;仔鼠3个月后又能繁殖。耐湿,喜居于建筑物的基部、下水道中,故亦称沟鼠。杂食,粮食、鱼肉、饲料、垃圾、粪便都在食谱之中,但偏荤;较喜食含水较多的食物。多疑,新物反应强;夜间沿墙边壁角活动为主。
    黄胸鼠。主要家栖,在南方可长期生活于田野。成鼠体重约100克,黄褐色,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。一年繁殖2-4次,每胎5-7只,喜居于比较干燥的地方及建筑物的中、上部,与褐家鼠各有侧重,减少矛盾。杂食,但偏素。新物反应不及褐家鼠。夜间活动为主,攀援能力强,常在建筑物高处活动,在电缆、树枝上奔跑自如。
    小家鼠。主要家栖,亦可长年生活在野外。成年鼠重一般不到20克,可钻过半厘米的墙缝。灰褐色。各省(区)均有分布。一年繁殖3-5次,每胎4-6只,偶而会出现爆发式增长,形成“鼠灾”。昼伏夜出,常在地面上活动,可在墙洞、衣被、家具、杂物中藏身。杂食,食谱广,喜食小粒食物,少吃多餐,取食地点不固定。耐旱,可长期不饮水。
    除以上三种家鼠外,各地还偶而发现过几种野鼠进家。
    老鼠的生老病死
    老鼠的生。也就是它们的繁殖,比较快。家鼠怀孕期只有21天,具备条件时,母鼠产后又可怀孕,而子鼠3个月性成熟,参加繁殖。不过,多数种类的老鼠,每年只繁殖2、3次。每胎4-7子。也有每年甚至每两年只繁殖一次的种类。一般而言,多种老鼠在春、秋各有一次繁殖高峰。重要的是,老鼠的繁殖强度,与它们自己的密度有关。在密度低的时候,食物与栖息条件好,繁殖加强,数量迅速增加;反之,密度高时,食物与栖息条件差,个体间竞争激烈,生少死多,数量不增加,甚至负增长。总的规律是,将种群的数量维持在与食物、栖息条件相适应的水平。种群密度过高或过低,对整个种群都不利,会自动调节。
    老鼠的老。也就是它们的实际寿命,总的说来比较短暂,大多数从几个月到几年,家鼠多数不到一年,有些种类的啮齿动物可以话到十多年。从群体看,很少个体能够寿终正寝。恶劣的环境条件,天敌,疾病,它们都只能被动逃避,缺乏尖牙利爪,对抗乏力,听天由命;甚至内部的自相残杀,也能使它们夭折,死于非命。
    老鼠的病。很多,应该与人类不相上下,因为它也是哺乳动物,和人类是近亲。但是,它们的疾病谱与人类不尽相同。有些病是人鼠共患,有些人患鼠不患,有些则人不患鼠患。不过,由于老鼠的生活条件差,不卫生,更没有防治手段,虽然抵抗力比较强,病死率却比人类高得多。以至于不少种类的老鼠,可以按照体重来划分年龄;也就是说,它们还没有长够就一命呜呼。
    老鼠的死。绝大多数死于疾病、天敌、异常气候与灾难,很少自然老死。当数量太多,密度过高时,除了食物竞争激烈,不能吃饱,营养缺乏以外,免疫力降低,死亡率显著上升,使种群密度下降,完成自我调节。作为长期生态调节的结果,老鼠多死促进了它的多生,多生则是对多死的适应。

老鼠

    老鼠的衣食住行
    老鼠的衣。就是它们的皮毛,主要作用是保温、防湿,毛色还有适应环境,避免天敌发现的功效。一年四季的气温不同,老鼠的冬毛、夏毛也不一样,换季及时。毛色及其上花纹和环境相适应,便于隐蔽行踪。常在夜间活动的家鼠,长上灰、黑色的短毛就不足为怪了。生活在南方的,毛又稀又薄,生活在北方的,毛又密又厚。常在潮湿的洞中生活,甚至经常在水里活动的,它们的皮毛也早有相应对策。总之,它们的皮和毛,经过长期进化,已经高度适应周围环境,起着保护作用。像其他动物一样,老鼠也经常用嘴清理皮毛。所以,我们可以在它们活动的场所撒布毒粉,粘在它的毛上,使它在舔毛时食入,中毒死亡。
    皮毛除了保护老鼠本身以外,还是许多小型节肢动物如蚤、蜱、螨等的庇护所和孳生地。这些小虫不但吸鼠血,还可能转移到人与其他动物身上吸血,尤其是在鼠死以后。这些节肢动物在动物间传播疾病,如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等。
    老鼠的食。整体而言是以素食为主,包括植物的各个部分,其中,营养最丰富的种子是它们的最爱。但是,它们的适应性很强,不得已时也吃营养差、不适口的粗纤维。为了补充营养,它们偶而捕食昆虫和爬行小动物,偷吃鸟蛋。各种家鼠常与人类伴生,变成杂食,几乎取食人类的各种食物,以致垃圾、粪便。应该说明的是,有时老鼠啃木头、床腿,是为了磨牙,而不是饿疯了,想吃木头。由于活动频繁,相对体表面积大,老鼠的食量较大,家鼠的日食量,约为自己体重的1/5-1/10,远远超过人类。它们对不同食物的嗜好程度,有时与人类一致,有时则大相径庭。由于适应性强,它们的喜食顺序与环境密切相关,生活在不同地点的同种老鼠,喜食顺序也有差异。好在老鼠为了生存,常常饥不择食,没有选择余地时,不喜欢的也凑合吃。多数种类的老鼠食谱较广,个别鼠种很窄,如竹鼠主要以竹为生。
    老鼠的住。绝大多数种类的老鼠栖息在形形色色的洞穴里;“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”这句话足以说明这点。洞穴不仅是它们的栖身房,更是保护所。一般而言,鼠洞冬暖夏凉,避雨防风,逃避天敌。不同的鼠洞差别很大。有的复杂,洞内有厕所、仓库、窝巢,洞口不止一个,甚至另有气孔;有的简单到只有一段洞道,一个洞口。多数老鼠自挖洞穴,有的老鼠利用石缝、树洞、草堆藏身,家鼠更能借用人类建筑的管道、缝隙和夹层,甚至衣柜、抽屉。需要冬眠的老鼠,巢室都在冻土层以下,冬眠前堵严所有洞口;不冬眠的巢室较浅,常在洞内仓库中存粮储草,以备不时之需。由于习性和环境的不同,有的鼠独住单间,有的鼠全家合住,有的鼠则成群聚居,不一而足。
    老鼠的行。可以说全靠四条小腿。但是,行走的距离和范围各种鼠差别很大,有的鼠整天甚至终生活动在几十平方米的范围里,如小家鼠;有的鼠则在一夜之中活动到几百米以外,如跳鼠。除了地面行走,它们大多数还入水能游,游程几百米不在话下,甚至潜入水下捕鱼捉虾;有的则可在树间滑翔达十米之遥。只要洞口、缝隙能够容纳脑袋,它们便能穿墙而过。至于混杂在货物中,随车、船以及飞机被动远行,其距离、范围则很难估计。
    说到老鼠出行的时间,大体可分夜间活动为主、白天活动为主和昼夜均有活动等三大类型。总的规律是,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与安全。所以,家鼠一般夜行,但在仓库里,往往白天也在活动。至于冬眠的老鼠,冬眠时期哪怕长达数月,也一动不动,直到出蛰。

老鼠
    老鼠的嗅味视听
    老鼠的嗅觉。总体而言,老鼠的嗅觉很灵敏,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,觅食、求偶、逃生都很需要。除了周围环境中的种种气味以外,它们还能很好地识别同类其他个体散布的不同性质的外激素,或靠近,或远离。和味觉一样,能够识别不等于拒绝,也不等于接受,还要综合其他因素决定取舍。老鼠对气味好坏的鉴别标准,和人类有同有异;人类喜欢的它们不一定喜欢;不能以人之心,度鼠之鼻。
    老鼠的味觉。老鼠的味觉相当灵敏,远远超过人类。有的鼠药在食物中只占万分之一,家鼠也能识别。当然,能识别不等于不取食,但是如果它们上过当,中过毒,能识别就必然拒食。如果说“老母猪记吃不记打”,那么,老鼠是记吃更记打。虽然老鼠的味觉灵敏,它们的食谱却相当广,为了生存,它们必须取食不同口感的食物。当有充分选择余地的时候,它们才最先取食最适口的,以及当时身体最需要的食物;否则饥不择食,甚至啃食肥皂。老鼠对不同食物的喜食程度,固然与出生以后向父母的模仿学习有关,同时,也有与生俱来的因素。例如,草原深处的老鼠,世世代代没有见过葵花籽,第一次遇到时也乐于进食。
    老鼠的视觉。“鼠目寸光”是在人们了解不够透彻的时候,对家鼠视觉的评价,并不准确。家鼠的视觉虽然相当差,又是全色盲,毕生看的是黑、白、灰世界,看不到五彩缤纷的场景;但它们在黑暗中,能够发现移动的物体,辨别力较强,可以较快地逃避危险。至于生活在野外的老鼠,尤其是白天活动的种类,视力很好,能够及时发现百米以上空中飞翔的老鹰。只有常年生活在地下的鼢鼠,视力确实很差,比家鼠还不如,俗称盲鼠。
    老鼠的听觉。老鼠的听觉比较发达,轻微的响动就能引起它们的惊恐,定向力较强,不同种类老鼠听力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。而且,它们还能听到人们听不到的超声。我们只能听到18千赫以下的声音,而褐家鼠能够听到65千赫,小家鼠更能听到90千赫。如果它们用超声联系,即使就在我们身边,我们也充耳不闻。它们能听到超声,当然也能发出,用来互相联系。当然,不同种类的老鼠,它们能够发出和接受的超声不尽相同。
    老鼠的触觉。触觉对穴居的鼠类相当重要;触须可以用来衡量身体与洞壁、墙壁的距离,调整行动的方向,对于调节个体间的关系也有作用。
    老鼠的随机应变
    老鼠的随机应变,即适应性,是其赖以生存与繁衍的重要手段,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;而且,适应的内容也在随时调整。老鼠的方方面面,,如体型、食物、活动规律等等,都与外界环境高度适应。褐家鼠既能长期生活在下水道里,取食水分多的食物,又能够在冷库中从冷冻食品获取营养,繁衍生息;沙鼠只需吃草,可以终身不饮;竹鼠却离不开竹丛。褐家鼠由于在人人喊打的环境中长期生存,形成了“新物反应”,见到熟悉的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,哪怕是食物,也不会贸然取食,而是观察、回避再三,才小心翼翼地接近、触碰,然后小吃一口。有的老鼠会掩埋洞口外的毒饵,甚至堵塞原来洞口,另掘新口出入。吃过少量毒饵却未被毒死的老鼠,则不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拒绝再碰同种毒药,有的还会阻止同类上当。
    至于对鼠药产生抗药性或耐药性,对疾病产生免疫力,则都是先天的,是适应性的另一种表现。由于生命周期较节肢动物长,它们的抗药性强度远远不及节肢动物。
    老鼠:益?害?
    过去,说到老鼠,只说它有百害而不提一利,这其实是不公平的。老鼠是啮齿动物的重要部分,而啮齿动物又是哺乳动物的重要成员,在生态系统中是不应或缺的。站在人类的立场上,从表面上看,老鼠确实是害多利少,应该加强治理,切实减轻其危害,但是,治理的最终目标,是控制鼠害,而不是灭绝老鼠,应该达到人、鼠和谐共存的状态。
    老鼠的危害
    老鼠由于数量多,分布广,与人关系密切,危害是多方面的。危害的轻重则与其数量,也就是密度直接相关:密度过高,危害很大:密度降到一定程度,危害消失;密度降到很低,反而可能成为濒危物种,需要保护。同时,老鼠的危害程度与种类有关;有的老鼠是将疾病传播给人的元凶,危害大,有的基本不传病,危害相对较小。
    传播疾病。老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,包括传播疾病、咬伤与骚扰等方面。其中,传病最为重要,老鼠可将人和老鼠都能感染的疾病的病原体,通过不同途径传播给人,使人得病。例如,老鼠身上的跳蚤叮咬患鼠疫的老鼠再叮咬人,就可将鼠疫菌传播给人;老鼠的排泄物中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,人们不慎接触就可以被传染,等等。这类疾病的病原体,在我国至少有20种,包括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等。其中,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是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病等。在世界历史上,鼠疫曾经有过几次大流行,每次病死数百上千万人;我国在20世纪上半叶,因鼠疫病死者也有数十万之多。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的发病人数,在20世纪80年代都曾达到每年十余万人,危害非常严重。此外,老鼠还可以将它们在肮脏的地方活动所沾染的病原体,污染食物与用品、家具,使病原体传播给人。对于老鼠咬人的危害,也不应该忽视,每年被鼠咬伤者数以万计。老鼠对人的直接骚扰,虽然目前报告的数目不多,但一旦发生,会影响休息,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。
    耗粮伤农。各种谷物都是老鼠喜欢的食物,无论在农田、粮库里,还是在超市、住宅中,都是它们盗食粮食的场所。在农作物的整个生长期,老鼠都在取食,严重时颗粒无收。在《诗经》中,就有“硕鼠硕鼠,无食我苗”的名句。有过统计,全世界每年被老鼠损耗的粮食,相当于25个最贫困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之和;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统计过,我国鼠耗粮食每年也超过一千万吨,相当惊人。进一步分析,家鼠对粮食的损耗,每取食一份,同时糟蹋两份,污染四份;“一粒老鼠粪,坏了一锅汤”,都应归入鼠害。此外,有的农田害鼠秋季存粮,每洞可达十余斤,危害不容忽视。除了粮食,各种食物(包括蔬菜、水果)、饲料都是老鼠盗食的目标,给人造成巨大损失。在禽畜养殖场,老鼠不但大量取食饲料,而且传播疾病,造成次生损失。
    破坏工业、交通设施。此类鼠害虽然频次不是很多,但危害不小。老鼠对工业与交通的危害,主要表现在破坏精密电子设备的线路,引发电器火灾等方面。据统计,某大工厂的停电事故,17%由老鼠造成。20世纪70年代,上海有个化工厂出现一次鼠媒停电事故,损失1700万元。城市火灾,约三分之一源于鼠害。此类事故的产生,一是因为老鼠窜入电闸,形成短路;二是咬坏电缆,引发火灾。飞机、轮船、火车的鼠害形式不同:曾多次发现老鼠进入客机事件,个别鼠害坠机事件已有记载;关于轮船与舰艇,经常性的危害并不罕见,舵机失灵船撞桥墩事件也已发生;而火车鼠害则较为经常,尤其是旧式客车,屡有旅客反映。除直接危害外,老鼠还能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疾病,危害更难估计。老鼠在堤坝上掘洞,导致管涌决堤的事件早有记载。
    毁坏衣物、家具。老鼠磨牙需要咬物,絮窝需要纸张和织物,常常为此而毁坏衣物与家具。此类危害在农村与欠发达地区仍然相当普遍。在城市,虽然频次渐减,但个别特例影响很坏,例如,拖走机密资料,损毁珍贵文物,甚至叼走现金柜里的纸钞絮窝,使出纳蒙受监守自盗的怀疑。在一所大医院的中药房里,药工将药方压在已经捡好的药包底下,午休后药包都在,但全部药方不翼而飞,原来是母鼠为产仔急于絮窝。(2019年8月刊刊出)
    老鼠的积极方面
    一般而言,家鼠的存在对人类几乎是有百害而无一利,住宅中没有家鼠,人们可以健康地生存下去;但从整体来看,尤其是从整个啮齿动物来看,它们存在的意义很大。首先,作为初级消费者,它们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重要。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的鼠兔,密度过高时固然破坏草原,危害不轻;但同时,它们又是当地藏熊的重要食物,它们的消失必将影响藏熊的生存。农田、草原中的老鼠,只有在密度过高时才真正造成危害;密度适当时,由于植物的代偿能力,危害减轻甚至消失。同样,松鼠在取食、储存松子的同时,又为松树播种;黄鼠在草原挖洞占据草场时,又在松土,改善土质。千万年来,啮齿动物能够与环境中的植物共存至今,证明互相已经适应。我们应该做的,只是适当干预,抑制它们局部的异常增长,防止鼠害的出现而已。
    其二,人类在进行科学探索时,需要完成多种试验,常常用到实验动物,而绝大多数实验动物是老鼠。人们使用的治病良药,都是以大量老鼠牺牲为前提才能问世的。寻找新药如此,其他许多探索也往往离不开以身试“法”的老鼠。
    总之,如果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立场上分析,人、鼠均为其中的成员,应该做到和谐共存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类作为万物之灵,必须起主导作用。

作者:


相关标签:

相关产品


新冠消毒
冷链消毒
登革热预防
消毒灭菌